• 全文
  • 工作地区
  • 搜 索
  • 全文
  • 职位
  • 公司
  • 当前位置:湛江人才网 > 专题报道 > 正文
    6000多求职者七成曾遇欺诈
    时间:2007-03-19 9:08:00     作者:     来源:解放网—新闻晚报
    分享到:
    在对6000多名求职者进行职场诚信特别调查中发现,今年春季招聘中欺骗手法又玩新花样,超过七成求职者遭遇过招聘陷阱。

      骗取求职者个人资料牟利

      今年毕业的大学生小徐家里近日频频接到几家培训机构的电话。随之房产中介、健身俱乐部等各种推销电话也接二连三地来了。是谁泄露了我家的电话?小徐想到了最近为求职应聘,自己散发了近百份个人简历,上面就有家里电话。

      招聘职场专家指出,骗信息是近来出现的一种新陷阱,即骗取求职者个人资料出售以牟利。这类企业的特点是:要求填写非常详细的个人信息,甚至远亲近邻都要填写。

      培训费变成“能力测试费”

      调查显示,42.4%的求职者表示曾遭遇过以保证金、服装费等名义骗取费用的情况。但今年应届毕业生文文却遭遇了新陷阱:在一家科技信息公司面试时,文文被要求进行“能力测试”,进行上机操作。人事经理解释,由于公司没有相应的电脑机器,需外借,所以每人需要支付“能力测试费”。

      职场专家指出,国家明令禁止在招聘过程中收取任何费用,求职者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千万别被招聘方骗了。

      试用期改成“实习期”

      “骗力”是另一个常见的就业陷阱,主要包括试用期陷阱和智力陷阱。试用期陷阱又分为两种,一是以各种理由提出试用期新人不合格,公司解聘是无奈之举,然后再以很少薪水继续招聘同样也不会熬过试用期的新人。二是今年开始流行把试用期改成“实习期”,明明是试用工期,却硬被改成大学生“实习期”。与试用期陷阱相比,“智力陷阱”更隐蔽。以考核为借口,堂而皇之占有他人的劳动成果。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个别大型企业都利用求职者在应聘考试中急于表现自己的心理,将公司内接下的项目作为考试题目直接交给应聘者完成,在不付出任何成本的情况下骗取应聘者劳动成果。在调查中,诸如在应聘中为人免费翻译文章、策划文案、设计程序的例子比比皆是。
     
  • 服务热线
  • 电话:0759-2296790
  • 传真:0759-2296751
  • 投诉:0759-3326003
  • 微信公众号
  • 地址:广东省湛江市赤坎区人民大道北39号湛江图书馆一楼  邮编:524000  邮箱:0759@0759job.com  中文网址:湛江人才网.com
    2005-2018 湛江人才网 版权所有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440803000028  信息产业部ICP备案:粤ICP备12028721号
    业务合作: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在线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本站常年法律顾问:广东粤正律师事务所 杨文华 律师